重點發力打造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發布時間:2022-12-02 11:20 點擊數:來源:淮南日報
【字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作為皖北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淮南工業經濟的主戰場,我們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迅速組織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以加快推進“五區”建設為著力點,奮力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打造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生動實踐。

聚焦產業轉型,加快建設發展的動力區。一是做大總量。依托陜汽淮南專用車、萬向軸承等龍頭企業,培育年產值100億元專用汽車產業,打造華東最具競爭力的專用汽車生產基地;依托國瑞藥業、山河藥輔等重點醫藥企業,培育年產值100億元的醫藥健康產業,打造安徽最具影響力的現代醫藥生產基地;依托凱盛重工、平安開誠等行業骨干企業,培育年產值50億元的裝備制造產業,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二是優化存量。盤活存量資源,實施低效能工業廠區綜合提升,引導外來資金和項目對存量企業實行“兼并重組”和“騰籠換鳥”,支持企業實施“空間換地”“零土地”技改,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和畝均產出率,提升企業畝均效益水平。

聚焦創新驅動,加快建設創新的示范區。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堅持骨干企業龍頭帶動、“專精特新”企業示范引領,鼓勵企業做精主業,打造一批“單打冠軍”、“配套專家”和“行業小巨人”。將國瑞藥業、山河藥輔等企業培育成為“鏈主”企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物流企業與制造業企業協同共建供應鏈;加強產業數字賦能改造,支持陜汽專用車等企業拓展工業互聯網場景應用,推進錢潮軸承等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改造。二是持續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用好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載體,加緊建設經開化工園區綜合性中試基地,全方位培養使用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構建“產業+企業+平臺+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產業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研究出臺扶持企業上市獎勵政策,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協調服務,支持文峰光電等企業上市。

聚焦深化改革,加快建設改革的引領區。一是推進“管委會+公司”改革。完成經開控股集團組建和AA級信用評級,打造“投融資、運營管理、產業投資孵化”三位一體平臺,基本實現市場化運營,力爭形成區域性開發運營品牌。二是鞏固提升畝均效益評價成果。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依法依規區別化使用財稅、金融、用地、用能等支持政策,全域整治工業低效用地,提升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著力實現空間形態、產業結構、畝均效益的迭代升級。大力推進德邦化工技改等項目落地建設,支持凱盛重工等企業上馬新項目。全面推進開發區“標準地”改革,推行“地等項目”,確保完成新增工業用地全部按照“標準地”供地。

聚焦聯動創新,加快建設開放的先行區。一是建好開放平臺。用足用好淮南海關去籌、安徽自貿區淮南聯動創新區掛牌的重大機遇,加強與安徽自貿區以及滬蘇浙自貿區對接,探索建立綜合保稅區,做好賦權清單承接,復制推廣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建設電商產業園,打造外資外貿集聚平臺。二是做好產業招商。依托振興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等,全力推動標準化廠房招商;同步啟動33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及入駐項目定制化招商。持續推進產業承接轉移,充分發揮溫州等駐點招商組和招商顧問作用,用足用活市興淮產業投資促進基金、高端制造產業基金、產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加快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智能家電生產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洽談落地,不斷延鏈補鏈固鏈強鏈。

聚焦環境優化,加快建設服務的樣板區。一是完善城市配套。加快北部園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興業路北段等項目建設。全力推進東部路網(一期)、東部園區中高壓供熱管網及環境提升、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積極引入商業綜合體,完善生活設施。二是加強政務服務。建成企業服務中心,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加快政務服務流程再造,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助推開發區企業搶抓機遇、攻堅克難,不斷做大做強。

作者系淮南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程啟濤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