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微力量匯聚高質量發展巨大動能

發布時間:2022-12-02 11:17 點擊數:來源:淮南日報
【字體:

——壽縣創新發展小微產業園紀實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位于壽縣茶庵鎮茶庵街道的安徽新誠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采訪時,干凈整潔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電子零配件的加工。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入駐茶庵鎮的小微產業園以來,公司承接了昆山總公司的訂單加工,已經步入了穩步上升的發展期?!蹦壳肮竟灿袉T工48名,其中脫貧戶9名,村民們的月收入能達到4000——5000元,有效解決了附近村民就近就業的問題。

近年來,壽縣積極學習借鑒浙江省“小微園”建設先進經驗和做法,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大力扶持、多元發展”的思路,大膽探索建設鄉鎮小微園,取得了初步成效。

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茶庵鎮副書記魏甜告訴記者,企業現在租用的標準化廠房就是茶庵鎮政府2020年底竣工完成的。他們整合了鎮里的土地資源,盤活了茶庵鎮茶庵街道原蠶繭站地段的閑置土地,規劃建設了占地面積23.5畝,共7棟生產車間,建筑面積19336平方米的茶庵鎮小微產業園。項目一期占地約9.6畝,總建筑面積7361平方米,主要建設兩棟二層鋼構生產車間,一棟三層框架式倉儲車間。項目一期總投資約1370萬元,其中蜀山結對幫扶資金300萬元,其余由茶庵鎮政府自籌。

標準化廠房建成后,茶庵鎮積極招商引資,通過多種渠道尋找合適的合作者。2021年,通過招商引資渠道得知,壽縣保義鎮老鄉夏大兵在昆山創辦了新誠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為了進一步擴大產能、節約成本,需要進行產業轉移,急需找到適合產品加工的標準化廠房。茶庵鎮的小微產業園立即對接,為企業提供了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雙方一拍即合,迅速達成合作意向。

茶庵鎮在壽縣首創了共商共建模式,與共同承擔風險、責任,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支付茶庵鎮租用廠房的費用,對增加村集體經濟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目前,企業已經支付了第一年60萬元的租金,實現了雙方合作的良好開局?!跋乱徊?,我們將在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用工等方面提供全面服務,建立入駐企業‘保姆式’服務長效機制。企業發展好了,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蔽禾鹫f。

訂單式服務,加快新舊動能轉化

壽縣如今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茶庵鎮的本土企業,主要生產加工龍蝦、銀魚、鱔魚、白米蝦、河蜆等淡水產品加工,屬市級農業產業化企業。公司現擁有800平方米標準化無菌加工車間一幢,一條全自動標準化生產線,冷庫日速凍能力30噸,年綜合加工能力2000噸。采訪時,企業負責人賈如今告訴記者,“當前企業發展已經步入了快車道,隨著訂單量的不斷增加,導致了生產線和廠房的緊張。我們很想擴大生產規模,但是也有顧慮,如果拿出來一部分資金投資建設新的廠房,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壓力?!?/p>

茶庵鎮政府在聯系走訪時得知了企業的困難和顧慮,于是提供訂單式服務,為企業量身定制了標準化廠房。目前廠房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順利的話12月份就可以順利投入使用,這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壽縣充分吸取脫貧攻堅初期產業項目實施分散、“遍地開花”的教訓,強化銜接資金使用,謀劃跨鄉鎮(村)大產業項目,實現了產業項目由“小散弱”向區域性規模性轉變。針對制約產業項目實施的土地問題,2022年縣級層面統籌安排150畝建設用地指標專項用于保障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及時破解了土地制約瓶頸。2022年,全縣29個新建產業基地總投資2.1億元,平均每基地投資700余萬元,防止了產業項目小而散。

“通過統一標準、統一規模、統一實施,解決小微企業建設廠房標準低、分布散、管理亂等問題。對完成小微園建設且有企業入駐的鄉鎮,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眽劭h相關負責人表示,壽縣在各個鄉鎮打造小微產業園區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特色產業和中小微企業聚集,統籌提供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功能,改善小微市場發展環境,提高新舊動能轉化,解決土地資源配置和發展空間不足等問題,為小微企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全產業鏈服務,實現高質量發展

壽縣安豐鎮2021年多村(街)聯建產業振興基地項目總投資730萬元,位于安豐鎮天崗村,基地租給壽縣國泰氟碳噴涂技術有限公司后,承租公司年繳天崗等村租金43.8萬元,帶動15名群眾就業,年納稅金100萬元以上。在壽縣,像茶庵鎮、安豐鎮這樣的小微產業園遍布25個鄉鎮,大家盤活土地存量,引進優質產業項目,錯位發展、各具特色,逐漸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按照即建即用,租售并舉的原則,加大小微園建設招商力度,依托該縣豐富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大力招引勞動密集型產業。強化“園鎮合作”,鼓勵積極發展與壽縣經開區主導產業相關聯的配套產業及服裝產業、電子產業等制造產業,形成產業協同發展格局的同時,為群眾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有效解決居民穩崗就業和遷建就業問題,實現了群眾、村集體、企業和政府四贏目的。

小微產業園建設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不是簡單的“工廠集聚”,而是創業創新、轉型升級的新熱土,是解企業發展之難、促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陣地。園區的規劃布局科學合理,將通過“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約”的方式,突出主導產業,高效利用土地,由政府提供標準化廠房,企業支付租金,風險共擔、利益共贏,有利于成本降低、層級提升、資源共享、鏈條延展,是一種便捷可行、具體可見的模式創新,推動產業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以小微力量,匯聚成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巨大能量。截至目前,全縣鄉鎮小微園入駐企業累計繳納稅收1980萬元,帶動群眾就業1047人。2022年1-9月份,該縣村級集體經濟總量達6316.19萬元,村均23.65萬元,同比增長6.93%。

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熊文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