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的東辰實踐
——東辰集團國家級大宗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基地采訪記
深秋時節,穿行于國家級大宗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基地——淮南東辰集團潘集工業園區建設現場,處處一派繁忙景象:機器轟鳴、焊花四濺、車輛穿梭,工人們加快的腳步,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盡收眼底。走進先進的調度室,整面墻的智能化電子大屏鎖定著整個園區寬闊的道路和生產車間,無一死角。
沸騰的建設場景恰似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演奏出東辰集團跨越發展的最強音。
眾所周知,我市是全國十四個億噸級煤電基地、六大煤電能源基地之一。發展煤電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生態環境問題,全市每年新增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等煤系工業固廢物2000余萬噸。煤電固廢物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成為制約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瓶頸。治理固廢、變廢為寶,是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課題。
據了解,煤電固廢綜合利用是徹底解決我市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每年產生以煤矸石、粉煤灰為主的煤電固廢物是我市主要的工業廢品污染源之一。由于目前煤矸石、粉煤灰的大量堆存,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環保措施不到位,易對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氣造成污染。
淮南東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懋告訴記者,整個基地園區總體建設發展的理念就是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標準、高起點、嚴要求,打造“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綠色環保、持續發展”的工業園區。
走進潘集園區大門,兩座各5萬噸、氣勢宏偉的粉煤灰鋼板倉吸引著每個人的眼球。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粉煤灰倉儲加工項目,規劃建設6×5萬噸及配套分選研磨設備。目前已完成一期2×5萬噸粉煤灰倉儲加工項目建設,并已投入運營。目前運行情況良好,已調節、風選粉煤灰10萬余噸,在調試期間既保障了電廠的順利運行,又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近6000平方米的煤矸石原材料加工區,數臺鏟車開足馬力轉運著煤矸石。據介紹,該項目主要是為南區配套儲存加工煤矸石原料,年處理加工煤矸石300萬噸,目前完成了120萬噸煤矸石陳化熟料棚體建設,用于倉儲加工,二期建設正在籌備中。走進造粒車間,相關項目人員告訴記者,這是2×20萬立方米煤矸石陶粒項目,目前生產線車間主體完成建設,原料處理及燃料加工兩個子系統完成全部安裝并成功實現帶料調試。
造粒、焙燒、包裝三個子系統已進入設備安裝的收尾階段,將于11月份進行所有系統的聯合調試。
值得一提的是,東辰集團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研發團隊成功攻克了高灰熔點全煤矸石陶粒發泡技術難題,研發出煤矸石輕質陶粒、高強陶粒和濾水陶粒系列產品,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為煤矸石新型建材工業化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該系列產品以煤矸石為主要原料,采取獨特的技術工藝燒制而成,具有保溫、抗滲、隔音、抗腐蝕以及強度高等特點,是一種優質綠色建筑輕骨料,可廣泛應用于橋面鋪裝、路面鋪裝、建筑構件、屋面防水保溫、污水處理、裝配式板材、園林綠化等諸多領域。
為加快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轉化步伐,東辰集團于2019年5月建成了國內第一條5萬方全煤矸石陶粒中試線,經過近兩年的測試,全面完成全煤矸石陶粒中試生產各項技術指標測試,實現從實驗室成果向工業化生產轉化,東辰集團成為國內唯一掌握全煤矸石陶粒從配方到生產工藝設計建設的企業,并以此為基礎啟動大規模工業化復制,在潘集園區建設了2條年產量20萬立方米煤矸石陶粒生產線。同時,該集團規劃建設年產量200萬平方米陶粒板材生產線,用于煤矸石陶粒產品的產業鏈延伸。
李懋告訴記者,東辰集團充分利用煤電固廢資源材料特性,大力發展煤電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中統一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資源,通過科學方法進行工業產品的產業化開發應用,生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巨大市場需求的環保建材,打造全國最大的綠色環保建材產業基地,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優質產業,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不僅增加了收入,還大量解決了人員就業。未來,東辰集團以煤矸石、粉煤灰為主要原材料的循環經濟產業規劃全部實現后,必將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淮南綠色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記者 魯松 通訊員 陳洪 褚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