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讀】《淮南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解讀
一、起草背景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并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痘茨鲜腥窨茖W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實施以來,全市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按照“黨的領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社會協同、開放合作”的建設模式,構建科普工作格局,協同推進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4%,居全省第六位,在全省平均值以上。完成市政府2020年達到10%目標任務。
當前,我市已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展新階段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時代命題的有力舉措,也是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厚植創新發展沃土,譜寫現代化美好淮南新篇章的迫切要求。制定“十四五”《實施方案》,對加強科學普及,提升公眾科學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科普成果,用最好的科普資源服務公眾對科學普及的需求。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水平快速提升,提高公民終身學習能力,不斷豐富人民精神家園,服務人的全面發展。二是突出科學精神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以科學精神為靈魂、科學思想為核心、科學方法為支撐、科學知識為基礎的科學文化建設,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三是堅持協同推進。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投入保障,強化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社會力量的協同,構建“上下貫通、內外聯動、步調一致、全民參與”的社會化工作格局。四是深化供給側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突出價值導向,創新組織動員機制,強化法規政策保障,推動科普產業發展、主題內容、形式手段等創新提升,滿足公眾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五是擴大開放合作。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科學素質交流,積極參加長三角科普經驗互鑒和資源共享,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三、文件起草過程
2021年6月3日,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12月28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安徽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省級方案正式印發后,市科協對照國家和省級文件,結合我市實際,與市直相關部門規劃銜接,借鑒其他地市做法,形成了《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征求市《綱要》實施成員單位及相關市直單位總計25家、各縣區科協和社會公眾意見建議,收集到意見建議16條,結合我市實際,經增減修改后形成,確保落實國家《綱要》目標任務和省《實施方案》要求。
按規定進行合法性審查,提請市科協黨組會議會議審議通過后,由市政府辦公室于2022年4月21日印發。
四、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爭取達到15%。各地區、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均衡,為建設創新型城市奠定堅實社會基礎??破展┙o側改革成效明顯,科普為民惠民助力基層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大格局基本形成,科學素質建設區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公眾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文化作用的關注度和認可度顯著提高,公眾的科學意識和科學技術的運用能力顯著增強。
五、主要內容
重點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培育理性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效能,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實施5大提升行動和5大重點工程。
一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于育人全鏈條,讓青少年以科學的精神和情懷去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發現科學。著力推進基礎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通過校內外科教資源銜接融合、組織舉辦青少年賽事、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專項行動等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
二是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在農村地區開展各類科普活動,幫助農民樹立相信科學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通過培育高素質農民、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引導科普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三是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通過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實施技能創新行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發揮企業家示范引領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四是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通過開展智慧助老活動動、銀齡科普行動,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等措施重點提升老年人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
五是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通過實施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等措施提升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
六是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具體包括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促進科技資源科普普化、強化科技工作者社會責任等。
七是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通過支持人才培養和科普創作、推動智慧科普建設和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推動科普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建設。
八是科普基礎設施工程。主要是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推動建設現代科技館體系和加強科普基地建設來實現科普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
九是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加強專兼職科普隊伍建設等促進基層科普能力提升。
十是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圍繞提升科學素質加強國內合作內容、參與長三角地區科學素質的交流,推進科普資源的共享。
六、組織實施和保障條件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調整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本方案的組織、實施、統籌、協調。細化年度計劃,合力推進落實。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實施情況列入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
二是保障經費投入??h區政府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預算,逐步提高科普經費投入水平,各有關部門根據承擔的工作任務,統籌考慮和落實科學素質建設所需經費。
三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定期召開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部署工作任務,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對在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揚激勵。
七、政策咨詢渠道
解讀機關:淮南市科學技術協會
解讀科室:普及工作部
解讀人:張闊闊
聯系方式:0554-6645949